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從「HEMiDEMi」與「推推王」談知識分享 (下)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人類之所以願意主動的分享,是因為我們希望在我們認同的社群中獲得更多的認同,進而加強我們內心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我也在最後留下了一個疑問-「書籤網站的社群模式,能否滿足人們分享的目的,進而造成引起大家分享的動機?」

我個人認為是,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人分享的目的並引發分享的動機,但是目前還有太多問題等待解決。

為什麼這樣說?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書籤網站對於content provider(也就是blogger或是一些網路內容的服務商如聯合新聞網等)的意義。

對我們這些blogger來說,不論寫的文章是哪一種類型,追根究底,寫文章的目的都還是希望有「人」來看看我們寫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各大blog (ex無名樂多PIXNET)都會主動幫我們記錄每個blog甚至是每個個別文章的人氣指數的原因,因為這些「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是blogger之 所以願意繼續分享的主要動力。而我們也可以發現各個書籤網站或是部落格網站都不約而同的提供了討論區的功能,原因無他,討論區的目的就在於建立一個特定的 討論空間、一個屬於blogger自己的社群,讓blogger知道有人也在關心同樣的議題。

所以對blogger來說,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blogger分享的需求。因為書籤網站等於是一個通路,一個把自己的文章推銷出去的通路。我們可以靠著書籤網站來吸引更多的人到我們的網頁中,也可以靠著如「黑米卡」或是「推文」一類的服務來了解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被大家喜歡,甚至是靠著書籤網站所提供的討論區來與對自己文章有興趣朋友進行交流。進而形成一個「社群」的概念,對一般大眾來說有點像是讀書會,而對於blogger而言則是與「文章迷」的直接對話。

而對一般的使用者呢?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書籤網站主要的功能大致有兩個:「過濾」與「收藏/討論」。

書籤網站之所以好用,在於他所有的文章都是使用者所推薦/收藏出來的,而大家願意花時間收藏或推薦的東西,品質上通常不會太差。而且書籤網站等於是集合大 家的力量整理出一些比較受歡迎的blog或是新聞資料,一方面是在幫瀏覽者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順便幫大家了解現在目前比受歡迎的文章與話題。但這中間有 個迷思是,「大家推薦的文章」跟「好的文章」並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就好像PTT的各大版中常出現騙人的推文或是鄉民的爆動一樣,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說,書籤 網站是不是絕對的好用?會不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值得我們來做後續的觀察。

而回到「分享」的這個主題上,書籤網站所提供的討論區,我一直覺得有點像是Amazon或是博客來等販書通路所提供的討論區一樣,是一個讓「讀者」聚集的 空間,讓大家可以對同樣的一個「物品」(無論是書或是網頁)有一個討論的空間,順手推一個文,是給寫文章的人一些鼓勵,收藏的動作就像是在買書,而回應推 文則是和有共同興趣的人做一些交流。以「社群」的概念來說,這個群體的邊界是「對相同內容有興趣的人」,而分享的原因則是「取得別人的共嗚」。

這麼說起來,書籤網站似乎非常美好,其實不然。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建立社群」的概念上,書籤網站中的分享機制並不完善。對除了給予使用者的回饋機制不夠多,更重要的是對使用網路族群而言,書籤網站並沒有「非使用不可」的需求。這邊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

一、對一般使用者: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在網路上瀏覽到一篇好的文章時,「為什麼要收藏?」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這篇文章是第一次被收藏,除了登入書籤網站,使用者還得花時間 去編那些tag,「為什麼使用者要這麼做?」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只要沒有人收藏,在書籤網站中你永遠不會發現這篇文章。而這同樣也會造成使用者不願意 使用書籤網站,因為使用者使用書籤網站要的是內容,沒有好的內容,其餘都免談了。

二、對於Content Provider:
對於這些提供內容的人而言,書籤網站的立意算是良善的。問題是,書籤網店目前主要是一個以服務「一般使用者」為主的網站。書籤網站雖然可以幫助 blogger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王國,問題是,這也要你常常去使用那個書籤網站才行。而且書籤網站給予blogger的支援並不夠多。比方說只要有人 任意把你的文章分享上去,身為作者的你可是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方說希望分享前先問過作者,讓作者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哪些討論串;或是 有些文章寫完了後悔了想刪文章;甚至是限制所有的人使用該文章的討論版而不是分散到每個書籤網站等等,在分享的概念上,書籤網站比較像是「只要使用者喜 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概念。但這對這些原作都來說,其實並不公平。

三、對於書籤網站本身: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HEMiDEMi或是推推王,很多文章第一個收藏的都是文章的作者。這看似有違書籤網站的初衷,但其實我覺得這才是書籤網站應 該重新思考的重點。因為「著作權」是書籤網站接下來很可能被質疑的重點。對於書籤網站而言,他最大的獲利來源是頁面上的廣告,而產生廣告效益的原因是網路 上的讀者,而產生讀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這些content provider辛辛苦苦寫下來的東西。所以書籤網站就很難擺脫「驃竊別人的東西來賺錢」的質疑。而除了這實質的利益分享問題以外,另一個心理層面的問題 是,這些讀者所形成的社群是屬於作者的「領域」,作者不見得會希望書籤網站這個第三者來介入。更何況是對於聯合新聞網一類以營利為目的的網站,他為什麼要 跟書籤網站分享自己的利益與「領土」?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書籤網站本身是希望提供好的書籤給使用者的話,書籤網站是否要適度的介入,也是值得書籤網站的管理者來思考的。如果使用者的需求是「找到好 的文章內容」進而建立「與自己共嗚的族群」,那麼,書籤服務的提供商是不是應該提供一個管道讓使用者來找到自己可以投靠的「領域」?這一點,其實也是 Web 2.0整體需要思考的重點之一。我們不斷在強調user generate content(UGC)的同時,是不是該適度的提供一些建議? 或是服務提供商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看不見的手」來維護這個市場的品質,都是書籤網站應該思考的重點議題才是。

所以我覺得在知識分享的概念上,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人分享的目的並引發分享的動機,但是目前還有太多問題等待解決。


在前面落落長的文字當中,我們談了很多「社群意識」與「書籤網站」的關係,進而延伸出這背後可能的「分享動機與需求」。接下來,我想再把焦點拉回到這篇文 章的標題-「HEMiDEMi」與「推推王」。用目前比較火紅的兩個書籤網站,來談談在「知識分享」的概念上,這兩個網站有什麼不同。

在書籤分享的概念上,「HEMiDEMi」與「推推王」看似差不多,但出發點其實有所不同。「HEMiDEMi」比較像是在提供一個「分享書籤」的平台,而「推推王」則是偏向「方便閱讀」的瀏覽網頁平台。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從上面兩張圖我們可以發現到,同樣是點擊同一篇文章的書籤,當你使用HEMiDEMi點選某篇文章時,他跳出的就是一張「書籤」,所有的「推文」、「收 藏」、「討論」都是在同一個頁面中,頁面中只有該文章的基本資料與瀏覽者的相關評語、相關誰薦等,主文的部份依然是得點回到該blog才能瀏覽。但在推推 王就不同了。推推王主要的瀏覽方式是使用「網路快看」的功能。也就是說,你是在推推王的系統中去瀏覽該網頁,而其他的資訊則是在上方的tool bar中,你想推文可以看完馬上推,而其他相關的動作也可以在tool bar中完成,不用像HEMiDEMi一樣回到黑米才能推薦。

除此之外,推推王在首頁的部份提供的資料比較雜亂,除了書籤相關的整理,推推王還提供了天氣、Google、Flickr 等其他我們常用到的服務。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推推王想做的,不只是一個書籤網站,而是一個新型的portal(註一)。相較之下,HEMiDEMi 則是專注在書籤的相關應用上,所以會有一些像是推薦相關書籤等的功能被開發出來。

那麼,哪一種比較能滿足我們前面討論到的「分享」呢? 我認為,HEMiDEMi 目前做的比推推王要來的好,但兩個網站其實都稱不上很好。

讓我們一樣從使用者與content provider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比較HEMiDEMi 與推推王吧:

一、一般使用者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在瀏覽的介面上,推推王的確要比HEMiDEMi來的友善。但問題是,書籤網站這個社群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在建立社群,使用介面倒是 其次。而在建立社群的部份,無論是在HEMiDEMi或是推推王,分享文章的過程都是「登入->(編輯書籤)->推薦->討論」,所以 過程中兩者的差別並不大。

但在加入書籤之,推推王因為「網頁快看」這個功能的設計,雖然滿足了大家「方便看文章」的目的,卻也造成了使用者之間比較不容易交流的缺點。因為推推王是 直接顯示文章,所以很多人可能看完文章大家就閃人了,而不是見看完討論串再去點擊文章。雖然只是順序上的差異,但這一點卻也影響了使用者建立社群的能力。

除此之外,雖然黑米在推薦功能的精準度還不太夠,但至少他推出了相關書籤的推薦功能,而推推王則受限於網頁快看的功能而無法直接推薦,當然,這部份還是可以用tool bar來解決,只是黑米目前的觀念比較好一點而已。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既然使用書籤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社群,如果讓使用者更快的找到一個自己落腳的地方,應該會比使用者界面來的重要。雖然我覺得兩個網 站現在分享的過程還是太麻煩(要點一大堆東西才能分享一個網頁),但至少,HEMiDEMi在社群的建立能力是比推推王要好一些的。加上HEMiDEMi 在內容的完整度上有先進的優勢,所以整體來說是要比推推王來的好一些。只是因為差別並不大,所以後續的發展也有待我們再多觀察。


二、Content Provider
而對於content provider來說,兩個網站之間的差別就比較大一點了。

之前推推王之所以引起大家的不滿,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網路快看」的這個功能。因為網路快看使用的是iFrame的機制,造成了當你點選該文章時,該文章的 作者除非加入推推王,否則是得不到任何回饋的。也就是說,在原本的網頁中,作者可以藉由流量來掌控自己blog的「能力」被推推王完全的侵佔了。也就更加 深了一些人對書籤網站「借用他人的智慧來賺錢」的機制感到不滿。人是一種具有領域性的動物,當你未經我的允許而入侵了我的「社群」,當然會引發一定程度的不滿。

雖然推推王在Alpha 4版已經推出可以拒絕使用iFrame的機制,但畢竟這是一種被動的解決方式,而且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而當大家慢慢開始不認同「推推王」這個社群的時 候,大家是不是還願意分享? blogger可不可以群起要求推推王把他們的blog從推推王上面「下架」? 目前雖然好像沒有這種機制,但難保這樣的效應不會持續。而且對於聯合新聞網或是Yahoo!這種靠流量來賺廣告的網站,他是不是願意讓推推王去「分享」他 的流量? 我個人覺得很難。

除此之外,兩個網站對blogger的尊重是一樣的不足。就算很難掌握一般大眾想要分享的東西,但至少,是不是應該在blogger註冊了自己的blog 之後,主動提給予blog的主人有了解自己有哪些文章被新增、推薦的權利,或是來 (謝謝william的更正 ^^) 建立其他的機制來加強blogger對自己這個「社群」的掌握能力。我想這也值得兩個網站的管理者來做 進一步的思考。


整體而言,我覺得就知識分享的概念來說,書籤網站、乃至於Web 2.0的概念是不是可以成功,「社群」的概念都是很重要的關鍵。當網站可以創造出一個社群的意識,進而增加使用者對於這個網站(大社群)與自己的內容(小社群)的認同感,應該會是Web 2.0網站能不能發展的成功重要的關鍵之一。

<--The End-->

註一、而除了推推王,其實PH-Home也早在去年(2006)年就提出了Portal 2.0 的概念,只是名聲感覺上好像沒有推推王和HEMiDEMi來的響亮,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以後再來研究吧!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從「HEMiDEMi」與「推推王」談知識分享(上)

Web 2.0 這個名詞在最近這一年可說是被炒的火紅,而Web2.0帶來的話題也多的跟我家的蟑螂一樣,可說是無所不在。而我今天想談的,是從最近引來很多爭議的「推推王(FunP) 」與台灣書籤網站的頭頭「HEMiDEMi 黑米 」來思考Web 2.0的核心-「分享」。

在討論「分享」之前,我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會想要花時間分享?」 或者說,為什麼人會想要花時間去逛逼,去看blog,甚至發表自己的意見呢? 而Web 2.0中的分享概念是一種需求(demand),還是只是一種流行(fashion)?

在這邊,我想先引述社會心理學中的「社群意識 」的概念,在McMillan & Chavis (1986)社群意識的模型中,人類的社群意識可以分為「會員關係(membership)」、「影響力(influence)」、「整合與滿足需求 (exchange of support among members)」、「分享情感(Shared emotional connections)」四個面向。而其中跟我們今天主題比較有關的,是第一項的membership與第四項的shared emotional connections。在這個模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類在認同了某個社群後,會開始傾向認同並融入這個社群中,進而產生歸屬感。而「分享」的意涵在 於-爭取別人的認同,進而滿足自己的歸屬感,或者說是藉著分享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因 此,我們可以說:「人類的分享,是一種基於滿足自己被需要的安全感所造就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人天生就有一種希望可以「被了解」、「被知道」的需求,所以我們會去「成群結黨」。在網路還沒普及化之前,我們藉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聊 天來爭取一種認同,進而形成社區、形成自己的交友圈。而網路社群,則是在生活日漸忙碌的現代,人們藉由網路所形成的新「社群」模式。

網路 社群滿足了人類想分享卻沒有時間分享、或者找不到人分享的心靈缺口。藉由非同步與同步交錯並用的方式,讓人找到一塊可以分享的空間。而分享的動力則是來自 於社群形成的基本概念-「為自己找到一個歸屬的地方」。而因應了「領域」的概念開始網路化的驅勢,所以我們會願意花時間上網(可以想像成以前的人願意花時 間去廟口下棋聊八卦),並且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以前不同的只是,你的分享是用打字的,你的回餽是來自於你不認識的人)。

而在上面幾段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人們之所以使用網路社群,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來自於人類的天性,是一種自然的需求。但這中間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可以有很多替代網路社群的方式,為什麼要使用網路社群?

關 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最初的原因還是與實體的社群還是大有關係。因為我們希望爭取實體社群的認同,而身邊的人正好加入某一個網路社群,所以我們也跟著加 入。而因為加入了網路社群,我們也希望追求網路社群成員的認同,所以我們更投入這個社群,進而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們所知道的東西。(當然,也有另一種是在實 體世界無法找尋認同轉而群求網路社群的人,但無論如何,最終「爭取社群認同」的概念都是一樣的。)

也許我們可以再從大學生最流行的BBS來談網路社群的概念。BBS的文字界面可以說是一個古董級的產物,在WWW出現之後,在很多地方BBS已經變成了完 全過時、鮮為人知的使用者界面。而使用BBS有太多太多的限制-不能放圖片、不能隨意排版、不能用滑鼠操作....等等等,如果我們只就BBS與WWW的 優缺點來比,BBS早就不應該存在了。可是事實卻是PTT無時無刻都有幾萬的人同時在線上,而且每到尖峰時刻,你想登都還登不進去。WHY?而黑特的管道 與八卦的管道那麼多,我們為什麼選擇最不方便的BBS?

回想我自己在遙遠的國中,剛開始使用BBS的時候,一開始就只因為班長說班上的活動有什麼消息會放到學校的BBS,要大家上去看。再加上很多人會去BBS 上面罵學校,而這些都會不知不覺成為同學當日最新的話題。不用BBS好像會對不起全班,而當人家說到「阿班版不是有po,你沒去看喔」的時候,你會有種罪 惡感....所以你不想用,好像還真的不行。

久而久之,也就開始從國中的BBS玩到了大學的BBS,進而進入了PTT這個充滿鄉民的世 界。打逼為的除了是消磨時間,也是為了看看一些最新的東西,了解別人最新的用語,或是到批免的個版去了解一下身邊朋友的最新消息。而這些動作除了滿足求知 慾,背後還有另一個意涵是-「想要與你身邊的人或網路上的人有共同的話題」,也就是爭取一些認同感。試想,當你發現你再也聽不懂什麼是鄉民、什麼是冏 rz、什麼是丁丁的時候,你還有辦法在PTT裡待多久?

而PTT也正因為充滿了所有大學生最新的消息、最新的文化、最新最有趣的東西,變成了很多人共同的語言。所以就算BBS有很多的缺點,但PTT就是有他的不可取代性-「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大家所認同的社群」。

上 面引用了BBS的例子,除了想更強調人們之所以要形成社群的原因在於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建立。另一個目的則是想說明,人們為了結成一個社群,為了與朋友 有共同的語言,我們並不會過度排斥障礙,反而會去習慣障礙。因為我們需要同儕的認同,而同儕認同BBS,讓我們慢慢的接受BBS這個東西,而你的改變又吸 引了更多的人加入,進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彷彿離我們很遙遠的標題-「從『HEMiDEMi』與『推推王』談知識分享」這個議題。

黑米、推推王、Digg、del.icio.us、PC-Home Search 2.0,網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書籤網站,而書籤網站的形式大多不外乎「分享文章、推文/收藏文章、討論文章」,人與人之間有交流的地方是「推文數」與「討論串」。而這種形式的社群,主要的利基點在於-「讓使用者更快的找到更多好的東西」。

但問題來了,大家「分享」的動力是什麼?使用者使用書籤網站的目的是想看的是文章還是推文?而文章被收進書籤網站的blogger或是其他的網頁編輯人 員,他們為什麼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分享」?如果依照我們先前那一大段文字的推論,人們分享的目的是為了爭取社群的認同。但這種形式的分享,能否創造更多的 認同,而讓使用者更自願的使用這樣的系統?


<--To Be Continue-->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Google Earth 4.2新功能-探索星空

讓人處處有驚奇的Google又推出新的服務了!
這次的新服務是有關Google Earth 4.2的新功能-天際功能。
而這個服務讓我覺得新奇的地方是,他不但支援了星空探索的功能,



而且在該星體上還可以馬上看到該星體有關的資訊,



更讓人驚豔的是,你可以像是使用地面圖一樣的把距離拉到很近的距離,
直接觀看太空望遠鏡下的星空之美!



真的是好美阿!
相關的訊息大家可以到Google Earth的首頁 (英文版) 觀看,我就不再贅述囉。
而以下是幾則在YouTube找到的相關影片,大家也可以觀賞一下。

用 Google 地球探索天空


Explore the sky in Google Earth 4.2


Sally Ride explores the sky in Google Earth 4.2

滑鼠不能碰到數字的小遊戲

https://www.crazy-genius.com/crazy-genius/

這個遊戲還蠻有趣的,乍看之下很容易,但其實沒那麼簡單。
到目前為止,有超過十萬個人玩,只有50個人過關。
更有趣的是,這個網站還會幫你錄影,讓你可以把你玩過的replay分享出來。
而且這個遊戲其實是另一家網路賣錶網站的廣告,
這也算是一種符合Web 2.0分享精神與獲利的新發展吧。
以下是遊戲本身提供的sript。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Google Maps新功能

Google Maps終於可以像Picasa與Youtube一樣讓一般使用者分享地圖了!!

這對於喜歡寫食記或遊記的人來說,應該會是個十分好用的功能。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大家只要在Google Maps的頁面下,點選右上角的「鏈結至此網頁」,並且複製第二項的「貼上 HTML 以嵌入您的網站」(如下圖),就大功告成了。非常實用又簡單的功能~ 大家可以試試囉。



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Google VS. Baidu

以下是Google與百度在大陸相互幽對方一默的影片,十分的有趣,大家可以看看。


Google的影片主要是在說明自己的好用,並用一個中心(搜索質量)兩個基本點(Google AdWord, Googld AdSense)的原則為影片主軸。影片中並稱百度為「百毒公司」。但這個影片的重點倒不全是在攻擊百度,我個人覺得最有看頭的是那些說Google好的百痴喊話XD

<片段一>


<片段二>


而以下則是百度在大陸播出的廣告,雖然沒有明說,但很明顯是在說百度比Google更了解中文的故事。用了一段繞口令的方式來欺負外國人,而且還是用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橋段,哈,看起來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行動上網的戰爭

近公司需要購置新的(其實也不算非常新)3G手機與3.5G上網的網卡,讓我對於目前各種行動上網的解決方案有了點興趣。我心中的疑問是:


「目前的3G3.5GWi-Fly、甚至是一般的固網之間,誰是對一般使用者比較有利的?」


所以我花了點時間上網找了資料,我發現各種方案都有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也難怪行動上網在台灣一直不夠普及。首先先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各家上網方案的比較:

3.5G


援頻寬上限

3.6MB

/無限上網

$775/

$750/

$850/

/以流量計

$375/(40MB free)

0.0006 /128 bytes
超過1100元以1100元計

租費

$0.02/KB (MAX. $5000)

月租費360

$0.005/KB (MAX $1100)

$400/(0.3M Pack Free)

0.0006 /Package,超過1,100元以1,100元計

大缺點

購買5000~6000(依方案)不等的無線網卡(使用SIM卡上網)


3G


援頻寬上限

384KBs

/以流量計

<=100 MB

0.0025 /128 bytes
>100MB

0.0002 /128 bytes

月租費0

傳輸費率0.04/KB

月租費299

無限量瀏覽

依費率有所不同

183型為例

<= 50萬封包 $0.005/封包

50-100萬封包 $0.0025/封包

100萬封包以上$0.0013/封包

大缺點

384KB的上網速度過慢


WiFly


付制

$399/

費制

$4200/

大缺點

台北地區使用


ADSL


灣固網

援頻寬上限

12M/1M

12M/1M

較費用類型

2M/256K

2M/256K

/無限上網

$440(網路) +$416(電路費) =$856

$259(網路) +$416(電路費) =$675

/以流量計

大缺點

法行動上網


上面這些費率的比較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固網最大的優勢在於連線速度的上限最快,而3G的部份明顯不如3.5G來的有優勢,386KB的速度過慢,而且3G上網的費用還是太高,0.0025 /128 bytes的意思是1MB就要0.0025*8*1024 = 20.48,一首4MBMP3抓完就要80塊,台灣人誰會想付這個錢呢? 而比較便宜的3.5G方案雖然只有3G上網費用的四分之一,但這個費用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還是太高了。我想這也是3G服務一直提振不起來的原因,在這個什麼都漲的時代,在公司看電腦都看到眼花了,誰還有心思把注意力放在小小的手機上呢?更何況是買一個這麼貴的服務!


但我個人倒是很看好3.5G在無限上網的方案部份,因為以月租費來說,3.5G 無限上網的部份跟一般2M的固網上網費用很接近,而速度最高可達3.6MB,就算給他打個五折,速度也跟2M的差不多。但3.5G卻有一個無論是固網或Wi-Fly都無法達到的功能-「只要有手機訊號,就能無線上網」。等於是只要付3.5G的月租費,無論手機還是電腦都可以上網,而且可以在全台灣無限上網,這是件很美好的事。但這個願景的前提是無線上網的網卡得先降價,一個動輒5000塊的網卡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都是筆很大的負擔。


而最我擔心的則是在這樣的發展下,Wi-Fly的市場將會汲汲可危,在未來Wi-Max高速上網的發展與3.5G超廣覆蓋率的夾攻下,台北市的Wi-Fly將會變的非常的尷尬。


而我個人十分的不看好手機WAP或是GPRS上網的功能,因為網路最主要的功能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算是收email也是需要時間的,更何況是聊天或是查找資料呢,而相較之下,比較慢又比較貴的WAPGPRS3.5GWiMax等高速高覆蓋的服務起來後,可說是完全沒有競爭的餘地。


但不論是哪一種行動方案,目前都碰到「資訊安全」與「服務不足」的兩大挑戰。這是兩個很大的罩門,因為資訊安全會讓企業對於無線上網有疑慮,進而不敢把所有的流程電子化、無線化,進而無法創造行動上網的需求(目前都只停在收收email,但我覺得其實還有很多可能的方案)。而服務不足則是造成一般使用者沒有行動上網的需求,因為真的沒有什麼是值得我們非多花錢上網不可的服務,但這一點,我想如果有一天用手機上網與家裡上網合一,進來變成免費的時候,「有還是比較方便」所造就的需求就會出現,進而讓上網的人數變的更多。而目前的3.5G上網就有這樣的味道,而Wi-Fly在台北市裡也有這樣的取代效果,也讓我們對Wi-Max有更大的期待。如果有一天,哪一項服務可以得到使用者的認可,進而變成「行動/居家上網服務的total solution」時,行動上網的需求一定會被大大的提升。


而我覺得也必須等到這樣的需求被提升後,才有機會進而發展如手機結合RFID,或是利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與電子錢包的結合等進一步的發展。對於像我這種不碰電腦就會覺得有失落感的人來說,我真的很期待行動上網的服務。但也要我能負擔的了才行阿.....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台灣網站排行


資料來源:Pig.tw 眼豬上網導航 - 台灣網站排行榜

上面這張圖顯示的是台灣網站流量的排名,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點選「資料來源」中的鏈結,該網站有整理出1~1000名的排行。而雖然這個網頁的資料是比較舊的,但他整理的非常好,還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而根據Alexa最新的網站流量排行(2007/08/02)中,台灣流量前十大的網站應該是

1. Yahoo!
2. 無名小站
3. PC Home
4. 巴哈姆特
5. yam天空(前蕃薯藤)
6. Hinet
7. Badongo
8. Wefong.com
9. Google
10.MSN
資料來源:Alexa Web Search - Top 500


但在這個排名中,我覺得有點不公平的是,Yahoo!雖然高佔第一名,但他的流量是以yahoo.com的網域來和其他網站進行排名(因為Yahoo!Taiwan是用tw.yahoo.com),拿global比local,在基準點上就有大問題了。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無名也是Yahoo!的了,所以就算把Yahoo!的第一名拿到,Yahoo!還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