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我們的V型選擇-另一個台灣是可能的

天(7/28)去聽了一場天下雜誌25周年的座談,與談人有天下文化的創辦人高希均先生、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與前清大校長劉烔朗先生。主題雖是「相信閱讀」,但其實內容還是著重在副標題-「台灣的V型選擇」。內容主要是談高老師最新的大作-「我們的V型選擇-另一個台灣是可能的」。


這個講座的內容十分的精采,三為與談人分別對我們台灣的未來發表了許多的看法,對我們這些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有著非常多的啟發。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老師談到的「科技人、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以及這所謂V型選擇中的各項要素「Vision, Integrity, Commitment, Talent, Openness, Reconciliation, Youth,合起來剛好是victory的意思。」所以聽完了演講,我馬上在外面的櫃台買了這本「台灣的V型選擇」,並且迫不及待的馬上把他給看完。


這本書中提到的東西,都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但卻也因為每一個篇幅都緊扣著台灣的現況,在產生共嗚之餘,也讓我體會到,這簡單的道理在台灣卻是如此的難為。以下我想對這本書中的七大章進行一些介紹,好書不寂寞,我真的也希望大家都能多看看這本書,多想想其中的概念,也許我們不能為台灣做的太多,但至少,我們要能為自己的未來多想一點。


本書一共提到了七個主要的概念:


一、Vision 願景

在這一章中,高老師為台灣立下了許多的願景,諸如「禮義之邦、快樂之島、幸福之地」、「提升生活品質、人文素質、人民氣質」、「向世界借腦袋」、「以軟性實力立足世界」等等。其每一章都讓我感覺到,台灣是很有希望的,只是,多年來的政治內秏,讓我們對未來感到茫然,為我們的環境感悲觀,而不知不覺的忽略了很多我們固有的東西。而這也是高老師所謂的「人文心、中華情」,中華文化不論用什麼角度,都一定是我們最可以引以為傲的資產。

而向「世界借腦袋」的章節中,高老師提到了杜拜的成功經驗來自於他們勇於接受外來文化與外來人才,也就是後面章節所提到的「Openness」,而且政府樂於去為這個國家定一個新的願景。後面這點尤其重要。我們的政府已經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攻擊反對黨,卻忘了要努力的給我們的人民一個希望。我們看到的都是無止盡的口水戰,但在這互相指責的背後,我們看不到的是這個無意義的戰爭後,我們的希望在哪裡?杜拜的政府為人民規畫了十年計畫,雖然看似不可能,但人家卻一步一步的在達成,而所有的人民都清楚的知道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走。而我們呢?台灣未來的十年要怎麼走?我們的政府,你能告訴我嗎?


一個沙漠中的小國可以創造出一個經濟奇蹟,台灣也曾經創造過經濟奇蹟。但我們也引頸期盼著台灣政府能給我們下一個經濟奇蹟,給我們一個關於未來的希望。



二、Integrity 誠信

這一章其實非常的簡單,所有的文章不斷的環繞著一句孔子說的話「無信不立」。裡面提到了「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品」。雖然文中只是舉了很多的例子來說明了誠信的重要,但在這些故事背後,總是讓我不斷的想起台灣社會的許多病態。當我們在擔心著大陸「黑心xx」的同時,其實,我更害怕台灣的「黑心政府」。


這一段文章中最妙的地方是,高老師引述了很多的文章,讓人不由的去聯想到他是在批判我們的扁政府。但其實這些文章,都是從當年高老師批判國民黨政府時的文章中節錄出來的。也更讓我們對這樣的政府感到痛心。而政府卻只想用一次用一次的謊言,一次又一次的轉移焦點來愚弄人民,來摧毀人民對這個政府的信任。


讓我們把時空拉回到去年的九月,九一五大遊行的那一段台灣民主的另一個奇蹟-台灣人民第一次和平的大遊行&打死不認錯的政府。那段時間的我剛好在補托福,一個禮拜要去火車站很多次。我常常會故意多走一些路,去看看那些抗議的人們,去體會施明德先生那份愛國憂民的心意。可是最後的結果,我們卻深深的失望了。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政府,在數十萬人民的怒吼下,總統府的高牆還是那麼的高、阿扁總統的位子依舊是那麼的牢、而那些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謊言還是持續著,而有多少的黑心事件,多少的黑心錢,仍然掌握在這些高官的手中。以公僕自居的官員們,到底能拿什麼告訴人民,你們對我們是完全誠實的?



三、Commitment 承認

上一章講無信不立,這一章高老師要說的是勇於認錯。台灣政府實在應該多看看這一章。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個世界已經存在太多的硬拗與狡辯,而政府如此,人民也會不自覺得變成如此。難怪乎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捲款潛逃,無怪乎這麼多的人對於權勢選擇賴著不走。因為沒有一個勇於認錯的社會風氣,所以人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說謊、選擇了厚顏無恥。這不能說全是政府的責任,但無庸置疑的,台灣社會慢慢出現了這樣的風氣,而政府也的確必須負擔起這樣的社會責任,因為這個社會不得不為政府馬首是瞻。


而政府不願面對的過錯,除了九一五事件外,我們隨便舉都還有很多。比方說以意識型態控制經濟發展、比方說政府的「唯親信是用」而非「唯才是用」、或是以省藉情結來分化人民等等,都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但我們有聽到政府說一句道歉嗎?非但沒有,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情形也沒有改善,甚至有點變本加厲。我相信民進黨一定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但我們從來沒看他們拿出自已的骨氣來告訴人民他們是錯的。


而上面這個情形,假設民進黨政府真的覺得自己這樣愚弄人民的選票是對的,好吧,我無話可說。而如果他們明知故犯,那也只能說他們真的是非常可惡!



四、Talent 人才

在人才的部份,高老師用了五位名人的例子來做為典範,諸如李國鼎先生、星雲法師、孫震、溫世仁、王建煊。其中由其以李國鼎先生的例子最讓我感受深刻。


還記得幾年前,前總統府資政孫運璿先生過世的時候,天下為他的一生寫了一篇專文。看完之後我非常的感慨,在現在的社會中,「全心全意為國家做事」的實在人少了。像孫運璿先生、李國鼎先生這些為台灣無願無悔付出的人,他們的情操太偉大,也太讓人懷念了。台灣有今天的成就,這些國家忠臣的功不可沒。而李先生與孫生先的故事更告訴了我們,現在的政府官員中,不只是沒有足夠的人才,更沒有足夠的人品。


而在這個部份,高老師也提出了一個完美的現代人才要有「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奉獻熱」,而一向以資訊人自稱的我,也許沒有足夠的奉獻熱,但仍希望自己至少能做到「資訊人、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的人,而等到我發達的時候,也許就可以做到在獨善其身之後的兼善天下,進而付出我的奉獻熱。



五、Openness 開放

在昨天的演講中,openness這個名詞,是與談的三位與談人共同認為最重要的一項。而開放,不只是政府政策的開放,更是人民心胸的開放,台灣對世界的開放。這一篇基本上以「藍海策略」做為論述的主軸。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應該要能夠「消除」一些不好的人、事、物,永於犧牲這些不好的東西,進而用多出來的空間包容好的事物;要「減少」不必要的對立與衝突,學會認識別人的美。如同昨天劉烔朗教授題到的,「不要讓差異變成距離」。多元的社會必然存在著差異,但如果讓這些差異變成了距離,變成了互不了解的攻詰,這樣就很不好了;接著我們也要努力的「提升」我們的各項能力與優勢;進而「創造」我們共同需要的願景與環境。讓台灣的現況出現藍海,讓我們可以在世界的舞台找到一個新的市場,新的定位。


這段其實還用了很多個模型(如彼得聖吉的「學習型組織」、或是「應變」一書中的應變模型)來說明台灣的社會應該要趕快開放、勇於面對改變、勇於面對這個世界,並接受這個世界。但我特別不佩服藍海策略這一段(一方面是我也只對這個model比較了解啦)。因為我從來沒想過原來藍海策略可以這樣用,而且可以用的這麼的順。



六、Reconciliation 和解

這一段,我個人認為政治味比較重,但卻是這本書我最喜歡的章節,因為他是我覺得最重要,也是我最關心的議題-海峽兩岸的和解。


作者首先談到了用Peter Drucker的「八個方法」,來為兩岸的和解找出路,再用一個新的概念「CHATs」(China, Hong Kong, Macau, Taiwan),來取代BRICs。因為BRICs離我們比較遠,而我們連我們附近的地區(大中華經濟圈)都還沒搞好。然後再用歐盟的模式印証一句話「政治做不到的事情,經濟可以」。再提出國民黨所提倡的「兩岸共同市場」的概念。用很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台灣禁不起一再的被邊緣化」。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三通,做就對了」。


我個人完全同意高老師所說的話。這與民進黨所說的愛不愛台灣無關,或者說,就是因為非常的愛台灣,所以我覺得開放經濟才是對的。如同昨天的演講中高老師有提到的,「三通並不是要『開放大陸市場』,而是要使兩岸的市場『正常化』,我們很難想像,同是WTO成員的兩個國家,在貿易上怎麼可以有這麼多的限制呢?」


說的真好!


而前幾期的天下雜誌有篇文章說了「以前是好的人才不想來大陸,現在是不好的人才別想來大陸」。這是個明顯的改變-「大陸市場現況跟我們想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必須去正視他。所以開放大陸與台灣的交流,非但不是害台灣,反而是加深了優秀人才來台灣的機會,加深台灣的實力。更不要說是對企業來說,三通可以省下多少時間人力的問題。有了優秀的人才,有了更有效率的企業,有了更建全的環境,對台灣怎麼會有害呢?


有人常說「拼經濟不一定要開放大陸市場」,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就算我們有辦法在這個地球上的其他國家獲得利益,我們也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不論是消費或生產,大陸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市場,佔有這個世界少說10%的比重(應該不只)。以台灣的出口來說,少了個幾百億的順差(2006台灣對大陸市場的順差額),怎麼能說是不重要呢。而且,台灣最大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如果少了跟大陸的來往,在台灣這個地方,光是來往的船隻與飛機,就差多少了?我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我保証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字。



而除了作者提到的兩岸和解,我覺得這個議題還必需包括「台灣族群的和解」。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人民,請不要再被意識形態綁架」。我覺得台灣的政治有太多的矛盾沒有被化開了,有太多太多愚弄人民的政客,有太多太多無法明辨是非,而只能一次又一次選擇「意識型態」而不是「是非對錯」的事件。不論祖籍是什麼地方,只要是拿著台灣身份証的人,都是台灣人,這些人愛台灣的心,絕對不會比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的少。君不見之前提到過的孫運璿先生、李國鼎先生,他們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他們愛台灣的心,他們為台灣的付出,絕對是你我的千倍萬倍。我們又怎麼能用這種一生下來就無法選擇的「省籍」來把這些人做無情的歸類呢?這完全的不合理,卻一再的出現在台灣的社會。我只能希望政客可以停止這樣無聊的舉動,台灣人民可以回歸理性,所有的人民大和解,為台灣的未來找出路,為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找希望。真的,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兩岸的和解,更是台灣人民與台灣人民的和解!



七、Youth 年輕人

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人,高老師有很多的鼓勵與期許。裡面有很多話值得節錄

Knowledge + Language = Advantage

「品德+知識+語言+留學經驗=競爭優勢」

「在這個年代,唯一不輸的法則就是:自已比別人學的更快,自己比別人的自我要求更嚴厲。」

「一個圓滿的人生是指:專業領域內是內行,專業以外也不外行。」

「我們要多重視價值,少重視價格」

「五中的祝福:『腦中』有事業、『情中』有你我、『心中』有父母、『胸中』有大愛』、『夢中』有家鄉。」



拜讀完這本書,我誠心的對高老師這樣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感到佩服,特別是在這早已人心冷淡的台灣社會(當然,我指的冷淡是對政治的冷淡,台灣人在很多方面還是很熱情的)。我一個小老百姓,要做到什麼偉大的事情我覺得可能性大概跟太陽打西邊出來一樣大,但我衷心的希望我所愛的台灣可以一天比一天更好,如果有一天我能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我一定義不容辭。而書中所說的這些,我也只希望可以有一天變成大家的共識,讓我們可以脫離這個紛擾的時代,開創新的格局、新的台灣。我誠心誠意的希望著。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Google Maps新功能



可以用拖拉的方法來規畫路線,這點還蠻酷的。

而且新的MyMaps功能還可以讓使用者自訂一些個人化的東西,

哈,雖然我覺得一般使用者還是會想要以規畫路線為主要用途,

但google就是會去想一些有的沒的,讓人十分的佩服阿。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Google Maps與UrMap的比較

前一陣子聽到Google說要發展台灣的圖資,我一直很期待他推出服務的那一天。今天我才發現,原本查台灣地址會出問題的Google Maps查中文已經沒問題了。但在功能上,中文版的Google Maps顯的十分的陽春,目前只看的到查地址的功能,英文版有的推薦功能和關鍵字找尋的功能都還無法使用。

以下我截取了一些畫面讓大家比較一下,Google Maps英文版、中文版、還有台灣最好用的UrMaps之間的差別。

首先是最基本的地址查找
輸入政大的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圖一)

一樣在UrMap輸入政大的地址(圖二)


再來是關鍵字查尋
輸入「SFO, Seafood」(圖三)

細節(圖四)

輸入「台北, 小吃」(可見目前並無此功能)(圖五)


UrMaps的顯示方式和Google Maps不同,是用樹狀圖的方式顯示在右邊。(圖六)



在上面兩個簡單的查詢中,我們可以看的出來,Google Maps中文版的功能還十分的陽春,與UrMaps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我今天更想比較的是UrMaps跟Google Maps英文版的差別。

Google Maps
在美國的時候我很常用Google Maps,因為我覺得他的功能非常的完整,我想要的東西、我不要的東西,他通通有提供。(參考圖三、圖四)
包括
1. 地址查找與路線規畫(基本功能)
2. 贊助商的廣告
3. 相關聯連的標記(即那些ABC~*的氣泡)
4. 相關簡介
5. 相關細節(除電話地址、營業時間,甚至還有餐廳賣的東西等)
6. 使用者評比
7. 相關照片
8. 相關網站
除了這些靜態的資訊,他還可以找尋附近的其他資訊(Search Nearby),以
及直接call這個商家來進行訂位等等,服務可以說是十分的周全。而後面的這兩項功能,當它與手機(如iPhone)結合時,就會顯的十分的好用,因為當你站在某個地方而不知道去哪兒好的時候,你可以很快的找到可以去的地方,並且進行訂位或是其他資訊查找的工作。

UrMap
在UrMap的部份,我們直接拿最近更新的新版UrMap來說,在地圖的完整度上,UrMap無疑是相當完整的一個資料庫。但在其他的附加功能上,我覺得UrMap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
我整理了一下UrMap擁有的功能(參考圖六)
1. 地址查找與路線規畫(基本功能)
2. 找尋玩家
3. 右方的樹狀分類功能(這部份UrMap的內容相當豐富,從民宿、餐廳,到法拍屋的資訊都有)
4. 導航的部份還包括大眾交通工具的指南

從這兩者的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UrMap與Google Maps兩者的功能在發展上有很大的不同,也更有千秋。以搜尋起家的Google充分的運用了他的搜尋引擎來提供更多有用的資訊給予使用者,但UrMap在資訊的搜尋能力明顯的不如Google(這是當然的),所以他使用的方式比較像是圖書館找書的方式,你要一層一層去找尋你要的資料,然後他會依照你的選擇來改變地圖的顯示方式。而且他也加入了大眾交通工具的建議功能,加上一些像是法拍屋這些台灣人比較會關心的議題,在發展上算是相當的有台灣特色。

但UrMap這樣的使用方式最大的問題在於,當使用者使用的不是電腦而是手機的時候,他右欄那種資料夾式的功能會變的相當的不好用,因為手機的螢幕小,要準確的點到該點的位置,對眼睛不好的人來說,是件吃力的事。而且Google跟使用者的互動功能遠較UrMap來的大,使用者可以自己撰寫回饋、可以使用Google Maps打電話、也可以找尋店家其他的相關資訊。這部份,UrMap不是沒有提供,就是尋求合作。例如在旅遊資訊的部份主要是連往「iPeen愛評網」或是企業的首頁為主。這部份在我的看法,是因為UrMap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資料庫所導致。但如果可以發揮台灣製造業那強大的供應鏈資訊整合能力,相信這部份不見得會表現的比Google來的差。當然,在現階段來說UrMap和Google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是了。

而對於手機的使用上,我一直在期待著哪一天無線上網、手機的多媒體功能都完備,而且價格夠低的時候,我就可以拿著手機在網路上找到所有我想找的資料。到時候手機就好像是GPS(說不定真的會結合),可以讓我們不會迷路。又像個迷你電腦,可以找到所有的東西。然後用VOIP打電話,便宜又好用。而所有的功能與資訊不但完整,而且可以在3-5個click之間就完成所有的動作。而且也許可以加上一些小軟體,就連上企業內部的訂購系統,不但是手機,也是電腦、相機、MP3 Player、還是個POS的掃描機、或是自動訂貨機。我相信這一切都有可能,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附註:
圖七-與UrMap合作iPeen網愛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