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還不錯用的防火牆軟體--Jetico

前言&題外話
==================

最近忽然想重新拾起很久沒寫的PHP+MySQL,哪知灌了Apache之後,卻發現Apache怎麼也開不起來,而顯示的錯誤訊息是:

"在本機電腦的Apache服務已啟動用停止。有些服務如果無法執行操作的話會自動停止。"(如下圖)



上網一查發現這個問題還蠻普遍的,解決的方法蠻多的,例如:

【方法一】
控制台->網路連線->區域連線->內容->Internet Protocol (TCP/IP)->進階->WINS->
把「啟用LMhosts搜尋」 關掉。

【方法二】
控制台->windows防火牆中->進階->選擇區域連線->設定值->把「服務」中的網頁
伺服器(HTTP) 選項打勾 。

另外就是更改防火牆的設定等,但我試過之後通通無效。

最後不知道在哪個論壇看到了一句話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費爾個人防火牆」惹的禍。一移除費爾之後問題果然就解決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跟大家分享這個問題,如果有人也想寫程式的話...嗯,也許換個防毒軟體是不錯的選擇。
================

因為上述的問題,所以我不得不捨棄使用一年多的「費爾個人防火牆」,我不得不說他真的很好用,而且又是全中文化,雖然負面的評價也不少,但是整體來說我個人對他是相當滿意的。

為了換防火牆我上網survey了一下,發現大家比較推的「免費」防火牆軟體有幾個,

一、Comodo:可以免費使用一年,也是大家相當推的軟體,好用好上手,但是...他的防護評等不高(我很care這個)。

二、ZoneAlarm:這個防火牆擁有相當多的擁護者,據說也很好用,而且網路上的教學文章頗多,使用介面看起來也頗為人性化,只是據說免費版的功能不太好,而且評比上免費版也比PRO版差很多,所以最後還是決定不選他。

三、Jetico:在網路的評比中,Jetico的排名在免費軟體中是第一名,跟許多付費軟體比起來也是毫不遜色,雖然在使用上因為介面陽春、設定不易、以及不聰明又管太多而惹人閒。(ex.我po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他就跳出過好幾次的詢問視窗)但基於以安全為第一考量,我還是決定選擇他。

PS.評比參考文件:Firewall Leak Tester

下面是安裝完後Jetico 1.0版的畫面,其實看得出來他的畫面真的很陽春,比起其他防火牆軟體,這個軟體的GUI真的是讓人家看了就覺得他不太厲害(雖然實際上他的內在是很強大的)。

【traffic monitor】


而我們跳到Config的部份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他之所以會被嫌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為了安全,Jetico把每個軟體(application)的inbound, outbound, port, remote address等都分開來管理,換句話說,同一個軟體的警告/詢問項目會變的很多,光是firefox的問題就讓人很頭大,在預設的規則下,每開不同的網頁他就會問一次(當然,你也可以把所有的項目設成any,這樣他就不會管了)。但這個部份也是造成他的安全性很高的重點,所以其實多按幾個ok我是可以接受的,對我來說還是安全最重要。

【configuration】


【警告/詢問畫面】


安裝完Jetico,其實對我來說也很快就可以上手了,除了上面這個詢問視窗多了點(其實同一個軟體點了幾次之後他就會消失了),也沒什麼大問題。介面上其實很容易懂,因為他可以設定的功能也不多(這算優點還缺點阿XD)。用了一個晚上,也沒發現太多擾人的問題,其他軟體的相容性也都ok,網路速度也不像某些論壇說的會被拖累阿什麼的。

整體來說Jetico的表現還不錯,頂著第一安全的光環,安全性還比費爾高了不少(我才發現原來費爾的評比分數這麼低.....)最重要的是,使用Jetico之後,Apache的問題果然就解決了,什麼設定都不用改,只要allow apache就可以了....唉,看來費爾真的是跟我無緣阿.....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Yahoo奇摩搜尋榜

寫完了上一篇之後,我就順手去查了一下Yahoo是否有提供搜尋排行榜的服務。結果還真的有,名為「Yahoo奇摩搜尋榜」,雖然相對之下知名度就比較低了。

這是Yahoo!奇摩搜尋榜的首頁,大家可以發現,他提供了各式的關鍵式分類,也提供了走勢圖,雖然我覺得這個走勢圖的實用性並不大,但對於「爆紅」的東西來說,看到他的走勢圖也可以像是看到一個人的人生起落一樣,有種淡淡的哀傷阿....



除了走勢圖,他還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功能,就是即時關鍵字的內容。雖然說實用性也不太高。(謎之聲:我很好奇是不是有人會真的想盯著這個畫面看別人在查詢什麼....)

但乍看之下其實畫面還蠻炫的,而大大小小的泡泡有點套用digg.com的概念,應該是越多人查詢泡泡越大吧。



除此之外,下面這個功能叫「人氣精選」,提供一些忽然爆紅的相關資訊與簡介,不過我覺得上面提供的東西好像不怎麼紅阿...還是說我已經 out of date 了....Orz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個服務有點....無用...

比之於Google Trends 可以使用iGoogle的gaget把即時的排行榜列出來(如下圖一),當然也提供相關的走勢圖(如下圖二),更提供了其他搜尋結果的整合服務(如下圖三)。

【圖一、iGoogle的熱門搜尋排行榜】


【圖二、Google Trends】


【圖三、Google Trends的today's hot trends】


相較之下,Yahoo的這個排行榜提供的東西就遜色不少。

雖然說,我覺得這種排行榜的服務,除非製造出話題,如上一篇提到的「Yahoo!奇摩 2007 之最」,不然也只能淪為大家無聊時來看一看的東西,並不太容易成大家生活中的一部份就是了.....

關鍵字排行, Yahoo!奇摩 2007 Top 10

因應網路世代,什麼都需要網路,搜尋引擎每天盛事就是提供每年的搜尋排行。上禮拜有Google推出的Google Zeitgeist 2007 ,這禮拜還沒看到Yahoo全球的搜尋排行,倒是先看到Yahoo奇摩推出了Yahoo!奇摩 2007之最 的網頁。

相較於Google的排行,說實在的,Yahoo這個在地化的作法十分值得鼓勵。所以決定發個文來討 討一下這件事。

下面這是Yahoo推出的文宣頁面,完全不看內容,光是這個頁面就讓人很有想看下去的動力-「花俏」。雖然加上了廣告有點小礙眼,但因為他的頁面本身就花俏,所以看起來倒也不會真的那麼突兀,加上內容很具話題性,所以這點也不能說是缺點啦。



而我覺得Yahoo奇摩腦筋動的快的地方在於,他所提出的排行都是市場上比較熱門的話題,比方說十大小吃店、十大旅遊景點、十大正妹/帥哥、十大新聞等等一共有數十項,分類上比較細,也比較可以專攻特定的族群。而使用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另一個好處是,他不會變的太複雜,任何人都看的懂,而且這個campain本身就是一個可以逛很久的頁面,有點現是2007熱門話題集錦,而不只是單純的「數據統計」。

除此之外,Yahoo!奇摩在排行榜的頁面中,不同於條列式的列出每項排行,而是提供了文字簡介與圖片,讓大家可以更快的了解到這些東西的意義,並且點選喜歡的連結。

比方說熱門頭條不意外是就是星光大道,只是第二名的跑跑卡丁車我好久沒玩了,沒想到他竟是第二名。



而熱門小吃也讓我看的肚子很餓,有圖真的有差....人果然是個視覺的動物阿,哈。



更不要說宅男們最愛的美女排行了。不過我想我還不夠宅,上面的女生我好像全都沒看過耶....




然而,這個服務最大的缺點,有點致命,但不見得大家會關心,就是他的統計排行榜中的資料清一色都是連回Yahoo自己的服務,比方說無名小站、Yahoo新聞、Yahoo生活家等等。所以這有點不符合Web 2.0的開放精神,比方說如果我想找的美女是用MySpace,就算他真的很紅,他也不見得會被列到排行中 (PS. 相較之下"比較"公平的方式是連入搜尋引擎,當然,這個方式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就是了)。雖然說,我們講勢利一點,這樣才是賺錢的正常途徑阿!! 因為只有讓大家更不知不覺的使用Yahoo的服務,Yahoo的portal才能更有看頭。(謎之聲:也只有這樣,廣告也才能一直進帳阿!!)

而其他的統計大家可以點進Yahoo!奇摩 2007之最 的網頁自行享用囉。我個人是還蠻愛這個服務的。而Yahoo最近推出的一些服務,雖然概念上還是比不上Google的先進,但至少,一直都是有以使用者為出發點來設計東西。

雖然說我的首頁還是Google,但我真的覺得,Yahoo跟Google的距離已經慢慢的拉近了,也許兩家公司的方向並不相同,但對於使用者來說,滿足都是提升的。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Yahoo奇摩迷你筆

Yahoo上星期推出了一個新的服務名為Yahoo奇摩迷你筆,閒來沒事,來試用一下。

下載頁面 : http://tw.mini.yahoo.com/

【登入後的畫面長這樣】



開啟迷你筆的功能之後,我們可以隨意的在文章中選單字後,按下alt+click,就可以立即出現翻譯,而我個人覺得那個小小的筆還會畫一下底線,這個功能沒啥作用,但還蠻可愛的。

【即時查詢】



除此之外,也可以將文章做整段的翻譯,翻譯的效果其實也不算差。例如第一段的文章原文是

"Business social network LinkedIn has given itself a New Year's makeover a few weeks early: the site has announced a home page redesign and new features, and has simultaneously launched a developer program that it calls "InApps."

翻譯後變成了

"企業社會網路LinkedIn 及早給了自己一次新年的makeover 幾個星期: 站點宣佈了主頁再設計和新特點, 和同時發射了它稱"InApps 的開發商節目。"

基本上還是不難看出原文的意思。

【整段翻譯的功能】



除此之外,他也可以拿來做"網頁"與"知識+"的即時查詢。

【網頁查詢】


【知識+查詢】



這個服務的出發點是讓大家更方便的查字典,但其實他也可以算是把Yahoo幾個比較大的服務整併在一起。算是個快速的字典工具。程式小小的,介面也還蠻好用的,對於有需要及時查詢或是常上網看外文文章的人,我個人覺得這是個相當不錯的小功具,用起來比捷徑列好用的多。

不過小缺點就是他只能查詢一些Yahoo的服務,而無法像Firefox的捷徑列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然後使用xml的方式來自由的新增。而且Yahoo字典(Dr.eye)只有英漢翻譯,而沒有英英的翻譯,這點也是可以改進的小地方。

最近Yahoo像是這類的小工具越來越多了,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不然都只有Google也有點無趣阿。雖然說Yahoo的創新能力離Google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整體來說,他還是有一直在進步的。

相關新聞:
雅虎奇摩提供線上字典隨點即查工具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原來Google Adsense不只可以用文字

我想應該是我後知後覺了吧??

印象中Google Adsense是以文字廣告見長,而圖片與動畫的廣告還要以Yahoo的為主。

但今天忽然在自個兒的blog中看到圖片的廣告,雖然還是不多,但也讓我對Yahoo的廣告感到有點憂心了。因為這樣很可能造成除了Yahoo平台以外的廣告,無論是什麼廣告類型,無論是什麼網站,都被Google給吃掉了。

呼,如果下次看到flash或是影音型(youtube?)的廣告,我想Yahoo就真的要皮皮挫了XD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MyYahoo,Yahoo對決iGoogle的新利器??

http://tw.my.yahoo.com/

前陣子聽到Yahoo要推出My Yahoo的消息,感覺很新鮮,卻忘了找時間好好玩一玩My Yahoo。趁這兩天比較空閒,稍微整理一下我的小小心得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新發現,也歡迎分享喔!!

以下我分成幾個大項目來比較My Yahoo與iGoogle。
一、版面個人化
二、個人化內容
三、廣告效益比較


一、版面個人化

在版面個人化的功能上,我個人認為這點MyYahoo是比iGoogle好一點點。iGoogle在版面的個人化上,只提供了少數(但持續增加中)的佈景主題供使用者選擇,但Yahoo卻是把版型、顏色配置等功能都留給了使用者,所以個性化的程度比較高。但有一點MyYahoo比不上iGoogle的是,iGoogle的背景可以依照時間跟天氣有變化,而MyYahoo就沒這麼聰明了 :)

個人化功能測試
【功能選項】


【改變顏色】


【改變版型】


【改變搜尋框大小】


【測試版面一】


【測試版面二】




二、個人化內容

而在個人化內容的提供上,MyYahoo就遠不如iGoogle了。原因在於,MyYahoo的個人化版面比較像是個人化的「閱讀器」,也就是說主要的內容還是以rss餵過來的資料為主,當然,MyYahoo在這一點做的不錯,因為他在點擊該rss餵過來的新聞後,還可以在Yahoo提供的閱讀器上瀏覽其他相關的新聞,這一點在閱讀新聞來說是相當方便的功能。

【Yahoo閱讀器】


但是,這樣方便的功能,無法改變Yahoo跟Google在本質上所存在的差異,也就是「服務廣度」的問題。Google在個人化的工具部份提供了很多好用的功能(如Google Maps, Google Docs, Google Calendar等),也讓外部的使用者提供了很多小工具(如to-do list、天氣預報、diggirl....等族繁不及備載)。也就是說,Google不但自己就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也讓外部的使用者加入服務提供者的行列,讓整個服務的廣度跟深度增加,也改進了一些Google做的比較不完善的小地方。這一點,就是Yahoo比不上的。

我有發現MyYahoo也有提供這類的小功能(如行事曆),但功能不太好用。而外部提供的功能,除了RSS的大雜燴,我還沒發現有外部提供的功能。(我嘗試搜尋過「地圖」、「氣象」一類的關鍵詞,出來的結果清一色是RSS的feed,也就是一些相關的blog,完全不是小工具阿...)

所以在這一點,MyYahoo輸iGoogle輸蠻多的。也是我不願意把首頁從iGoogle換成MyYahoo的重要原因。

【測試搜尋「to-do」:出現的是到每個地方的to-do,而非to-do list的小工具】


【測試搜尋「地圖」:出現的是很多以「美食地圖」為名的blog,而非地圖工具。】


【測試搜尋「氣象」:出現的仍是一些文字型的氣象預報,而非氣象工具】


三、廣告效益比較

最後,我們再來比較一下MyYahoo跟iGoogle兩項服務在潛在廣告收益的部份。

我們不難發現,MyYahoo的努力方向比較向是把自家的服務交給使用者來整理。也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自己對Yahoo的首頁用自己的方式排版,然後用快速的方式把自己常用的頁面連結在一個版面裡。而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你再點回Yahoo新聞或是其他的頁面。

對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方式的確比原本需要點擊很多頁面來的方便,也可以不用在一直使用我的最愛來記你常用的頁面。而個人化的功能,可以去創造自己的個性,對於喜歡不同的人來說,確實有可能因此而更習慣性的使用Yahoo,以增加廠商潛在的廣告效率。

對Yahoo來說,這樣的方式雖然可能造成首頁的廣告量減少,但因為Yahoo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服務集合平台(無論是Yahoo拍賣、Yahoo新聞還是Yahoo理財、Yahoo生活+),所以使用MyYahoo的使用者,在自訂的頁面中應該有不少功能也還是為連結到Yahoo自家的網頁。換句話說,即便首頁的廣告量下降,各服務的廣告還是有可能因此而提升。更何況,我上述的說法是把可能新增的潛在客戶排除在外的,如果加上這一群可能因MyYahoo而從PCHome或是其他平台轉到Yahoo的人,整體的廣告量應該還是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但對於原本使用iGoogle的人來說,我個人認為Yahoo要打敗iGoogle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原因無他,就在於服務的方便性與多樣性)。所以要搶iGoogle的使用者,對Yahoo來說是有點難。

而iGoogle的好用對Google廣告的幫助,我個人覺得是有限的。iGoogle本身也只能算是吸引使用者更常用Google搜尋的手段,iGoogle上多數的服務其實都無法Google因此而得利 (就我所知,這也不是Google著眼的重點)。

當然,廣告是來自己使用者的數量,這是不變的定理,所以說,兩者熟優熟劣,還是要看使用者的習慣而定。我好奇的是,對於習慣Yahoo原本這種portal型服務的人來說,有多少人會想改用MyYahoo呢? 而對於習慣於iGoogle上很多小功能的使用者來說,又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加入Yahoo的portal呢? 後續的市場反應相當值得我們好好來觀察。

BTW, MyYahoo目前還在beta階段,也許Yahoo之後會發展出一些另人驚訝的小工具,或是結合更多的服務等等,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我們可以等著瞧,哈。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Google革命-改變你人生的「搜索」

剛剛在Youtube上看到這個由日本NHK製作的影集,內容十分的精采,所以廢話不多說,請各位客倌自行觀賞吧。過兩天有空我再來寫心得 :)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 the Final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在Word中統計特定文字出現的次數

Step 1 : 在【工具】中選擇【巨集】-->【Visual Basic編輯器】,如下圖:




Step 2. 在跳出的視窗中打入下面這一段VB code:

========================================================
Sub FindText()
Text = InputBox("Pls enter the word you wanna calculate", "Calculate")
With ActiveDocument.Content.Find
Do While .Execute(FindText:=Text) = True
total = total + 1
Loop
End With
MsgBox ("There are totally " + Str(total) + " " + Text + " in this document."), 48, "Finish"
End Sub
========================================================

如圖:



Step 3. 貼完後點一下上方的播放鍵,會跳出下面這個視窗,輸入你需要的單字後,按下確定



Step 4. 然後就完成啦~ 範例是牛仔很忙的歌詞,裡面一共用14個麻煩,真是麻煩的一首歌 ;)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為什麼Yahoo要洩密給中共???

洩密導致師濤入獄 雅虎道歉

以上這則新聞報導,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個新聞,

有個美軍家屬,因為兒子在戰場上死亡,而請求Yahoo把兒子Yahoo信箱中的資料留下來,卻被Yahoo以保護當事人的隱私為由而拒絕了。最後,信箱還是得依照規定,在一段時間沒登入後就進行清除的動作,而信箱中所有的資料,也就因此而消失於這世界上。徒留一對希望多留下兒子一些回憶卻沒有成功的父母。

我認同這樣的做法。如果我有什麼秘密是一直都沒有讓別人知道的,何不讓他成為永遠的秘密呢?? 如果那消失的資訊是美好的,就留給別人一點美好的想像空間吧。如果那消失的秘密是醜惡的,何不讓他就此永遠消失呢??

所以Yahoo堅持保護個人隱私的作法,我是非常認同的。

但把這個老舊的新聞拿來跟上面這則新聞相比,不禁叫人一陣鼻酸。也讓人對中共對於言論自由與人身自由的觀念感到心寒。

我想,類似的例子發生過不少,但同樣是Yahoo,卻因為大陸市場而不得不低頭。這樣的結果,我同情師濤,也同情Yahoo。

就保護個人隱私的角度來看,師濤絕對是受害者,而Yahoo對於個人穩私資料的保護產生前後不一的情況,也一定是會受到質疑。

但就現實的情況來說,Yahoo的兩難也是需要被同情的。如果大陸真的以市場發展做為威脅,Yahoo雖大,中共更大。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大陸對Yahoo與Google進行的block動作,在大陸,到今天為止Yahoo與Google的blog也都是連不上的。這樣的大陸,什麼事做不出來?! 而Yahoo又怎麼能不怕他。


但就我來看,Yahoo做這樣的選擇,有無奈,卻非不得不為。

當個人安全與國家安全有所抵觸的時候,國家安全為重,我想這是大家都有的認知,而大陸也是用這樣的說法來控制很多的言論,動不動就將人冠上危害國家安全的帽子。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法官拿搜索票出來的時候,任何人都只能乖乖的把自己的隱私拿出來讓別人搜查,以免這樣的隱私成了危害大家安全的死角。

同樣的想法把他引用到Yahoo交出師濤資料的這件事情上,如果今天是因為師濤有反叛的意圖,或是說這樣的資料會讓更多的人因此而受傷,那Yahoo交出這些資料,我想是沒有任何疑議的。

問題在於,中共明顯是濫用了"叛國"這個詞,Yahoo不會不知道,但他選擇了妥協。

就事論事,我覺得Yahoo還是不該把資料外洩。而洩密後的道歉,更是一個完全沒意義的舉動。就好像你殺了人,然後大喊我好後悔一樣。人都死了,你說再多也是白搭。

而資訊的散播是很可怕的,即便Yahoo這次選擇了不妥協,即便Yahoo會因此而受到損失,真理無敵,我依然相信人們會用更多的管道,來聲援、來改變。而不是眼睜睜看著國際型的超大公司因為一個無理的要求而低頭,而挫折。

大陸對資訊的控管其實我覺得早晚會失敗的,但Yahoo洩密造成的信用下降,卻是永遠的。Yahoo做這樣的選擇,真的讓我對他有點小失望阿....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Gmail的容量又增加囉

雖然說現在Yahoo都已經提供了無限容量的mail,

但因為防止廣告信還是Gmail最行,所以還是Gmail好用。

而Gmail會一直增加容量已經不是新聞,

但今天才發現,他的容量居然倍增了!!

前兩天還是2.x GB的容量,今天就變成了4.3 GB。

雖然說其實2G我就用到用不完了(少了廣告信,其實也沒啥大容量的東西)。





哈,但是看到Gmail增加一點點,居然比知道Yahoo信箱容量變成無限大還要開心。

難道這就是Google與Yahoo的品牌差異嗎..XD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Yahoo新服務「Yahoo!生活+地圖」

今天才發現原來Yahoo也開始跟上風潮,推出地圖服務了,名為「Yahoo生活+地圖」。

因為之前寫過了一篇「Google MapsUrMap的比較」,所以忍不住要再來比較一下後進者Yahoo在地圖服務做了些什麼創新。


試用的結果,我個人覺得「Yahoo生活+地圖」的點子很好,但是小缺點也不少。


首先,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地圖的首頁。很明顯的,他提供了四個主要的功能,地點搜尋 、路徑規畫、商家搜尋、以及與「Yahoo生活+」結合的周邊食衣住行


【圖一:Yahoo生活+地圖首頁】


接著,讓我們一步一步來試用一下。首先是「地點搜尋」,這部份讓我還蠻不滿意的。我首先試一下政治大學,理論上這應該很通用才對,但結果卻是


【圖二:搜尋「政治大學」】


好吧,不能用名字,那我來打地址。輸入「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結果竟是...查無資料。


【圖三:輸入政大地址】


我心裡接著想:「不是這樣的吧,最好是輸入政大地址會找不到啦!」。後來才發現原來...Yahoo的地圖無法將「台」與「臺」做轉換,所以才會找不到政大......


【圖四:有圖有證據,無法分辨「台」與「臺」的地圖】



終於如願找到了政大。接下來,換下一個功能「路徑規劃」。一開始來找找政大到北車的路線吧。


【圖五:政大到北車,可以輸入「台北火車站」】


【圖六:政大到台大,用地址搜尋】


【圖七:大眾運輸工具規劃】


不錯不錯,功能總算是有出來,但中間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為什麼可以輸入「台北火車站」,卻不能輸入「政治大學」呢?


而接下來第三個功能則是,商家搜尋。在這個部份,Yahoo將地圖與「生活+」的功能做結合是個相當不錯的嘗試,也是很好的資源整合應用。也可以算是一種與Google Maps競爭的model


【圖八:地圖與生活+的結合】



【圖九:地圖與生活+的結合】



而除此之外,生活+地圖也提供了周邊生活資訊的提供,也就是第四個功能「周邊食衣住行」。


【圖十:周邊食衣住行-美食餐廳】



【圖十一:周邊食衣住行-交通住宿】



【圖十二:周邊食衣住行-購物中心】



【圖十三:周邊食衣住行-生活資訊】


總的來說,我覺得「Yahoo!生活+地圖」的點子並不差,使用上也相當方便。加上整合自家的「生活+」服務,讓地圖中提供的資訊有更好的正確度,算是很不錯的應用。


而在搜尋的方便度上,無法用常用的名詞來搜尋是一個敗筆,但基本上仍無傷大雅。


而相較於Google Maps,「Yahoo生活+地圖」的在「開放性」與「個人化」還是有待加強。至少,廣告主就無法自行新增自己的地點,而個人也不能儲存自己的Map,也不能自由的分享地圖。想當然爾,「Yahoo生活+地圖」目前也無法像Google Maps與第三方合作提供更多有用的資訊。(以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之前寫過的兩篇「Google Maps新功能」與「Google Maps新功能)


只是這個議題對於現在的Yahoo來說是個難題。因為Yahoo!生活+地圖使用的是UrMap的核心,也就是說,在開放性與個人化的部份,UrMap 得多思考如何與 Google Maps競爭的問題。而相較之下,Yahoo!則變成了UrMap的合作廠商。兩者如何互利互惠,進而創造超越Google Maps的價值? 而真想做到個人化的話,背後的資料庫又該如何處理? 都在在的考驗著Yahoo!與UrMap的智慧。


除此之外,如何整合UrMap, 生活+, 與生活+地圖的資源,創造更好的使用者經驗,進而創造不同與Google Maps的獲利模式,也是值得思考的重點。


而對於Google來說,如何創造更多的獲利來源,來減少因維護大量圖資所造成的成本(對Yahoo來說,這方面的成本則是有UrMap分擔,成本較低),也是個重要的議題。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讚啦 -- YouTube台灣版

YouTube台灣版 : http://tw.youtube.com/

前兩天在8A看到YouTube台灣版的連結,其實心裡還蠻開心的。一部份是因為用YouTube很久了,總覺得看到中文版的還是比較親切。而另一部份是因為下面的這個廣告:

【台灣讚啦!!】


一開始看這部短片,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以為這應該又是一個「愛台灣」的政治短片,一度很想轉台。但越看越覺得,大家喊「台灣讚啦」的口號真的非常有力,甚至有一種讓人雞皮疙瘩都起來的感覺。

而最後才出現的YouTube,一方面宣傳了YouTube台灣,一方面也讓人家覺得這家外商好像沒這麼難接近。而最近很多新聞都爭相在引用YouTube的資料,也一定程度的讓人家更想到這個網站來挖寶。

而YouTube中文版的推出,用的是跟大家搏感情的方法。我個人覺得還蠻酷的。

感性行銷,我想這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從「HEMiDEMi」與「推推王」談知識分享 (下)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人類之所以願意主動的分享,是因為我們希望在我們認同的社群中獲得更多的認同,進而加強我們內心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我也在最後留下了一個疑問-「書籤網站的社群模式,能否滿足人們分享的目的,進而造成引起大家分享的動機?」

我個人認為是,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人分享的目的並引發分享的動機,但是目前還有太多問題等待解決。

為什麼這樣說?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書籤網站對於content provider(也就是blogger或是一些網路內容的服務商如聯合新聞網等)的意義。

對我們這些blogger來說,不論寫的文章是哪一種類型,追根究底,寫文章的目的都還是希望有「人」來看看我們寫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各大blog (ex無名樂多PIXNET)都會主動幫我們記錄每個blog甚至是每個個別文章的人氣指數的原因,因為這些「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是blogger之 所以願意繼續分享的主要動力。而我們也可以發現各個書籤網站或是部落格網站都不約而同的提供了討論區的功能,原因無他,討論區的目的就在於建立一個特定的 討論空間、一個屬於blogger自己的社群,讓blogger知道有人也在關心同樣的議題。

所以對blogger來說,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blogger分享的需求。因為書籤網站等於是一個通路,一個把自己的文章推銷出去的通路。我們可以靠著書籤網站來吸引更多的人到我們的網頁中,也可以靠著如「黑米卡」或是「推文」一類的服務來了解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被大家喜歡,甚至是靠著書籤網站所提供的討論區來與對自己文章有興趣朋友進行交流。進而形成一個「社群」的概念,對一般大眾來說有點像是讀書會,而對於blogger而言則是與「文章迷」的直接對話。

而對一般的使用者呢?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書籤網站主要的功能大致有兩個:「過濾」與「收藏/討論」。

書籤網站之所以好用,在於他所有的文章都是使用者所推薦/收藏出來的,而大家願意花時間收藏或推薦的東西,品質上通常不會太差。而且書籤網站等於是集合大 家的力量整理出一些比較受歡迎的blog或是新聞資料,一方面是在幫瀏覽者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順便幫大家了解現在目前比受歡迎的文章與話題。但這中間有 個迷思是,「大家推薦的文章」跟「好的文章」並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就好像PTT的各大版中常出現騙人的推文或是鄉民的爆動一樣,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說,書籤 網站是不是絕對的好用?會不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值得我們來做後續的觀察。

而回到「分享」的這個主題上,書籤網站所提供的討論區,我一直覺得有點像是Amazon或是博客來等販書通路所提供的討論區一樣,是一個讓「讀者」聚集的 空間,讓大家可以對同樣的一個「物品」(無論是書或是網頁)有一個討論的空間,順手推一個文,是給寫文章的人一些鼓勵,收藏的動作就像是在買書,而回應推 文則是和有共同興趣的人做一些交流。以「社群」的概念來說,這個群體的邊界是「對相同內容有興趣的人」,而分享的原因則是「取得別人的共嗚」。

這麼說起來,書籤網站似乎非常美好,其實不然。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建立社群」的概念上,書籤網站中的分享機制並不完善。對除了給予使用者的回饋機制不夠多,更重要的是對使用網路族群而言,書籤網站並沒有「非使用不可」的需求。這邊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

一、對一般使用者: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在網路上瀏覽到一篇好的文章時,「為什麼要收藏?」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這篇文章是第一次被收藏,除了登入書籤網站,使用者還得花時間 去編那些tag,「為什麼使用者要這麼做?」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只要沒有人收藏,在書籤網站中你永遠不會發現這篇文章。而這同樣也會造成使用者不願意 使用書籤網站,因為使用者使用書籤網站要的是內容,沒有好的內容,其餘都免談了。

二、對於Content Provider:
對於這些提供內容的人而言,書籤網站的立意算是良善的。問題是,書籤網店目前主要是一個以服務「一般使用者」為主的網站。書籤網站雖然可以幫助 blogger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王國,問題是,這也要你常常去使用那個書籤網站才行。而且書籤網站給予blogger的支援並不夠多。比方說只要有人 任意把你的文章分享上去,身為作者的你可是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方說希望分享前先問過作者,讓作者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哪些討論串;或是 有些文章寫完了後悔了想刪文章;甚至是限制所有的人使用該文章的討論版而不是分散到每個書籤網站等等,在分享的概念上,書籤網站比較像是「只要使用者喜 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概念。但這對這些原作都來說,其實並不公平。

三、對於書籤網站本身: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HEMiDEMi或是推推王,很多文章第一個收藏的都是文章的作者。這看似有違書籤網站的初衷,但其實我覺得這才是書籤網站應 該重新思考的重點。因為「著作權」是書籤網站接下來很可能被質疑的重點。對於書籤網站而言,他最大的獲利來源是頁面上的廣告,而產生廣告效益的原因是網路 上的讀者,而產生讀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這些content provider辛辛苦苦寫下來的東西。所以書籤網站就很難擺脫「驃竊別人的東西來賺錢」的質疑。而除了這實質的利益分享問題以外,另一個心理層面的問題 是,這些讀者所形成的社群是屬於作者的「領域」,作者不見得會希望書籤網站這個第三者來介入。更何況是對於聯合新聞網一類以營利為目的的網站,他為什麼要 跟書籤網站分享自己的利益與「領土」?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書籤網站本身是希望提供好的書籤給使用者的話,書籤網站是否要適度的介入,也是值得書籤網站的管理者來思考的。如果使用者的需求是「找到好 的文章內容」進而建立「與自己共嗚的族群」,那麼,書籤服務的提供商是不是應該提供一個管道讓使用者來找到自己可以投靠的「領域」?這一點,其實也是 Web 2.0整體需要思考的重點之一。我們不斷在強調user generate content(UGC)的同時,是不是該適度的提供一些建議? 或是服務提供商是否應該建立一個「看不見的手」來維護這個市場的品質,都是書籤網站應該思考的重點議題才是。

所以我覺得在知識分享的概念上,書籤網站的確可以滿足人分享的目的並引發分享的動機,但是目前還有太多問題等待解決。


在前面落落長的文字當中,我們談了很多「社群意識」與「書籤網站」的關係,進而延伸出這背後可能的「分享動機與需求」。接下來,我想再把焦點拉回到這篇文 章的標題-「HEMiDEMi」與「推推王」。用目前比較火紅的兩個書籤網站,來談談在「知識分享」的概念上,這兩個網站有什麼不同。

在書籤分享的概念上,「HEMiDEMi」與「推推王」看似差不多,但出發點其實有所不同。「HEMiDEMi」比較像是在提供一個「分享書籤」的平台,而「推推王」則是偏向「方便閱讀」的瀏覽網頁平台。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從上面兩張圖我們可以發現到,同樣是點擊同一篇文章的書籤,當你使用HEMiDEMi點選某篇文章時,他跳出的就是一張「書籤」,所有的「推文」、「收 藏」、「討論」都是在同一個頁面中,頁面中只有該文章的基本資料與瀏覽者的相關評語、相關誰薦等,主文的部份依然是得點回到該blog才能瀏覽。但在推推 王就不同了。推推王主要的瀏覽方式是使用「網路快看」的功能。也就是說,你是在推推王的系統中去瀏覽該網頁,而其他的資訊則是在上方的tool bar中,你想推文可以看完馬上推,而其他相關的動作也可以在tool bar中完成,不用像HEMiDEMi一樣回到黑米才能推薦。

除此之外,推推王在首頁的部份提供的資料比較雜亂,除了書籤相關的整理,推推王還提供了天氣、Google、Flickr 等其他我們常用到的服務。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推推王想做的,不只是一個書籤網站,而是一個新型的portal(註一)。相較之下,HEMiDEMi 則是專注在書籤的相關應用上,所以會有一些像是推薦相關書籤等的功能被開發出來。

那麼,哪一種比較能滿足我們前面討論到的「分享」呢? 我認為,HEMiDEMi 目前做的比推推王要來的好,但兩個網站其實都稱不上很好。

讓我們一樣從使用者與content provider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比較HEMiDEMi 與推推王吧:

一、一般使用者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在瀏覽的介面上,推推王的確要比HEMiDEMi來的友善。但問題是,書籤網站這個社群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在建立社群,使用介面倒是 其次。而在建立社群的部份,無論是在HEMiDEMi或是推推王,分享文章的過程都是「登入->(編輯書籤)->推薦->討論」,所以 過程中兩者的差別並不大。

但在加入書籤之,推推王因為「網頁快看」這個功能的設計,雖然滿足了大家「方便看文章」的目的,卻也造成了使用者之間比較不容易交流的缺點。因為推推王是 直接顯示文章,所以很多人可能看完文章大家就閃人了,而不是見看完討論串再去點擊文章。雖然只是順序上的差異,但這一點卻也影響了使用者建立社群的能力。

除此之外,雖然黑米在推薦功能的精準度還不太夠,但至少他推出了相關書籤的推薦功能,而推推王則受限於網頁快看的功能而無法直接推薦,當然,這部份還是可以用tool bar來解決,只是黑米目前的觀念比較好一點而已。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既然使用書籤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社群,如果讓使用者更快的找到一個自己落腳的地方,應該會比使用者界面來的重要。雖然我覺得兩個網 站現在分享的過程還是太麻煩(要點一大堆東西才能分享一個網頁),但至少,HEMiDEMi在社群的建立能力是比推推王要好一些的。加上HEMiDEMi 在內容的完整度上有先進的優勢,所以整體來說是要比推推王來的好一些。只是因為差別並不大,所以後續的發展也有待我們再多觀察。


二、Content Provider
而對於content provider來說,兩個網站之間的差別就比較大一點了。

之前推推王之所以引起大家的不滿,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網路快看」的這個功能。因為網路快看使用的是iFrame的機制,造成了當你點選該文章時,該文章的 作者除非加入推推王,否則是得不到任何回饋的。也就是說,在原本的網頁中,作者可以藉由流量來掌控自己blog的「能力」被推推王完全的侵佔了。也就更加 深了一些人對書籤網站「借用他人的智慧來賺錢」的機制感到不滿。人是一種具有領域性的動物,當你未經我的允許而入侵了我的「社群」,當然會引發一定程度的不滿。

雖然推推王在Alpha 4版已經推出可以拒絕使用iFrame的機制,但畢竟這是一種被動的解決方式,而且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而當大家慢慢開始不認同「推推王」這個社群的時 候,大家是不是還願意分享? blogger可不可以群起要求推推王把他們的blog從推推王上面「下架」? 目前雖然好像沒有這種機制,但難保這樣的效應不會持續。而且對於聯合新聞網或是Yahoo!這種靠流量來賺廣告的網站,他是不是願意讓推推王去「分享」他 的流量? 我個人覺得很難。

除此之外,兩個網站對blogger的尊重是一樣的不足。就算很難掌握一般大眾想要分享的東西,但至少,是不是應該在blogger註冊了自己的blog 之後,主動提給予blog的主人有了解自己有哪些文章被新增、推薦的權利,或是來 (謝謝william的更正 ^^) 建立其他的機制來加強blogger對自己這個「社群」的掌握能力。我想這也值得兩個網站的管理者來做 進一步的思考。


整體而言,我覺得就知識分享的概念來說,書籤網站、乃至於Web 2.0的概念是不是可以成功,「社群」的概念都是很重要的關鍵。當網站可以創造出一個社群的意識,進而增加使用者對於這個網站(大社群)與自己的內容(小社群)的認同感,應該會是Web 2.0網站能不能發展的成功重要的關鍵之一。

<--The End-->

註一、而除了推推王,其實PH-Home也早在去年(2006)年就提出了Portal 2.0 的概念,只是名聲感覺上好像沒有推推王和HEMiDEMi來的響亮,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以後再來研究吧!